到大秦海里面组装更多战舰。
公开进行战争准备,给海岸线上修好的基座上装主炮,为海上的巡洋舰提供掩护,防止敌人舰队直接轰击海岸线。
大明在这次战争中的初步作战目标,本来是保住西海半岛和运河,同时夺取整个埃及和印度。
这个战争目标本来不算太大,但是却低估了自己给泰西人造成的压力。
大明在大秦海内不断的建设码头和造船厂,不断的送战舰进去的过程中,泰西人也没有闲着。
泰西人虽然暂时不知道大明在暗度陈仓,但是感受到的威胁却也是在不断提升的。
他们开始往大食周围地区增兵,特别是英国、西班牙、奥斯曼三国。
当大明公开准备战争的时候,长期积累的压力达到了临界点,再加上英国人的斡旋,反大明同盟终于成立。
反明同盟成立后,立刻要求大明拆毁大秦海的所有装甲巡洋舰,或者在泰西舰队监督下绕大西洋运回小西洋。
本来就准备对埃及和印度战争的大明,理所当然的拒绝了“蛮夷们”的自残要求。
自认为被逼到墙角的反明同盟,就主动正式对大明王朝宣战了。
露西亚在北方战场首先发动进攻。
然后泰西诸国联军与奥斯曼军配合,从东西两个方向行动夹击西海地区,试图夺取西海半岛和运河。
这场真正的世界规模的大战,就这样拉开了序幕。
作为主战场的大食战场,在开战之后迅速聚集了所有反明同盟的部队和舰队。
英国、法国、西班牙、葡萄牙、普鲁士、奥地利、露西亚、奥斯曼、荷兰、撒丁(意大利)尽数到场。
在整个大食战场之中,又分成了埃及、死海、两河、大秦海四个分战场。
埃及战场是对埃及本土的争夺,死海战场是对西奈半岛以东和以北,以及大食半岛北部地区的争夺。
这两个战场都以西海半岛(西奈半岛)为中心。
西奈半岛的面积太小,本地没有足够的补给来源,大发明只能通过红海航线,从东非和印度输送物资。
这让大明的参战人员数量受限,无法发挥本土的人力优势。
这些地方对于泰西诸国而言,虽然也不是本土,但是与他们本土的距离,比大明要近得多了。
通过大秦海直接海运补给更加方便,所以参战人员数量反而要多一些。
但是最终的结果也是两败俱伤。
至于两河战场,在反明同盟成立之前就已经打了很久了。
那是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-->> 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(第1页/共3页)